从各地“任务书”看决胜“十四五”
时间:2025-03-03 11:06:54来源:人民日报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决战决胜,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各省份亮出“任务书”,吹响“冲锋号”。

看目标,有谋略。

从经济大省广东,在去年14万亿元的高基数上确定今年目标“5%左右”,到辽宁“稳住一产、挺住二产、发力三产”,提出“增长5%以上”,再到西藏“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增长7%以上、力争达到8%”……

看行动,见方法。

从浙江支持杭州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注重“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到河南纠正行业垄断等不公平做法,致力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再到云南推广园区共建、园中园等模式,以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中,我们读到各地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全国一盘棋”意识,读到各地把握战略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创造性实践。

从中,我们真切感受到神州大地的生机活力,深刻体会到中国经济的信心底气与光明未来。

(一)

“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这是各地发展实践的深层逻辑,是共同下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盘大棋的战略考量。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39万亿元。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上海今年预期目标明确为“5%左右”。

把上海建设成为“五个中心”,是党中央全面研判国内国际形势、统筹把握改革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

上海的发展目标与行动,正是在这一战略定位下,坚持“四个放在”,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的结果。

上海临港,2021年迎来创业团队“能量奇点”公司,剑指超级能源——可控核聚变。

这将是照亮未来的中国“太阳”。1升海水的聚变能,相当于300升汽油。目前,全球数十家核聚变科创企业,吸引投资超70亿美元,商业化仍是远景。

远景意味着未知,更意味着“当前没有产值”,上海却矢志不移:材料研制、部件加工、装置安装、环评安评,全链条参与“补位”;科技委、经信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好政策护航给力。

2024年3月,“能量奇点”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在临港建成;6月中旬,这个“人造太阳”,实现等离子体放电,我国在高温超导磁约束聚变这一关键领域取得先发优势。

实现零的突破,耗时3年;实现可控核聚变商业发电,可能还要再等10年……

不仅仅是可控核聚变。48K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从研发到规模化、高品质生产,历时10余年;国产大飞机,从立项到商业首飞,历时16年……

未来产业常常“看不清”“需要等”,但往往能赢得未来。正因此,担负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使命,上海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不计一时之利,多积千秋之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从大局,从崇高理念中来考虑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百年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

要求长三角区域“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京津冀地区“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赋予使命、寄予厚望的背后,正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的实践回答。

一国战略布局攸关国力兴衰,各地精准定位彰显制度优势。

新征程上,牢固树立全局思想、把握战略定位,把协同作为关键方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战略主动,迸发出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发展势能。

(二)

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对于地方来说,做到各展其长,关键就在于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

安徽地处中部,一度面临“不东不西”的发展困惑,新时代以来一路披荆斩棘、凯歌行进,今年提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宣示“要勇挑大梁,‘跳起来摘桃子’”“赢得更多‘刮目相看’”。

预期目标不低,口气也不小,一改一些人的刻板印象,更引发好奇:安徽,凭什么?

三个角度可窥斑见豹——

去年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4.5%;

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实现“三连跳”,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从2018年到2024年,从突破3万亿元到突破5万亿元,地区经济总量每三年就迈上一个“万亿元台阶”……

秘诀则在于,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上持续发力。

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党中央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为各地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打开了空间。

正是着眼于发挥和用好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优势,安徽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激发多重战略的叠加效应,形成了总量向上、产业向新、发展向前的高质量发展之“势”。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7家整车企业、2800家配套企业补位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助力形成“4小时产业圈”;

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20.7%提高到2024年的43.6%……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从南方山水到北国沃野,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少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凭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5G工厂这三个“全国最多”,江苏2025年布局新质生产力急需学科专业、建设创新联合体,将催生更多增长点;

依托北部湾,深化与东盟务实合作,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海洋经济强产业行动……广西以预期增长5%左右的节拍,唱响发展的“协奏曲”;

…………

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滚石上山”难度不小。但更应看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发展格局,时代的机遇扑面而来。

放眼全国,每个省份都有发展战略红利、改革开放红利,“手握一把好牌”。同时,差异蕴藏潜力,梯度蓄积势能。

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找准比较优势、锻造发展长板,各尽其能、各扬其长,汇聚发展合力,中国经济不仅能赢得当下,更将赢得未来。

(三)

党中央看问题,都是从大处着眼,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

比如,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继续当中国的北大仓,和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的尖端科技的中心,同样是光荣的,同样是重要的。”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成为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青海牢记使命与责任,努力以一域服务全局,明确今年增长4.5%左右,力争更好结果。

相比去年2.7%的实际增速,今年的预期目标上调到4.5%左右,青海靠什么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其要诀。

一方面,守护“中华水塔”,青海“壮士断腕”,坚决摒弃“带污”的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十四五”期间,青海累计投入4.97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106项,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当前,三江源区湿地面积已近5万平方公里,三大江河出境水质保持优良,每年向下游输送几百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

一手高水平保护,一手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塔拉滩光电园区。700多万块光伏板犹如一片浩瀚蓝海,板下绿草如茵、黑藏羊成群。发展光伏产业,让戈壁荒漠变生态牧场,既能卖绿电,也让园区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率恢复到80%,年牧草产量达11万吨。

察尔汗盐湖。如镜盐田游弋采盐船,现代化工厂让卤水变成钾肥,为“端稳饭碗”提供支撑。同时,“白色盐卤”变“白色石油”,提纯锂资源,助力青海形成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到锂电池制造的完整锂电应用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辩证法,着力培育的是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湖北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存储芯片、空芯光纤、心肌旋切等技术世界领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成渝把握双城经济圈的“天时地利”,提高中欧班列运能,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范围,破解西部地区国际物流难题,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大局、有力服务大局,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中华大地上,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准了就抓紧干。满弦开工、实干开局,我们定能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标签:

生活指南
  • 北京城市副中心吸引绿色金融机构聚集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将积极吸引更多绿色金融专业

  • 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刷不停”?

    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刷不停?(环球热点)休息时间,30岁的美国

  • 春季是消化道疾病高发期 出现症状这样处理

    中新网2月17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

  • 新春出海!中国-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在阿斯塔纳成功举办

    2月11日,中国-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在阿斯塔纳成功举办。中

  • 科技股走强 港股恒指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

    中新社香港2月10日电 (记者 魏华都)10日,港股在科技股带动下反复

  • 多伦多大学善本图书馆举办加拿大华人档案特藏展览

    一些展品来自曾是加拿大首位亚裔参议员的利德蕙的家庭。多伦多大学

  • 国家卫健委:全国范围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情况已下降

    中新网1月26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

  • 辽宁出现近60年一月最强降雪过程

    中新社沈阳1月28日电 (记者 王景巍)1月28日是农历除夕。据辽宁省

  • 驻马店开发区关王庙卫生院组织召开“强化工作纪律 加强值班值守”部署会议

    为进一步强化卫生院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值班值守工作,1月24日,驻马店

  • 上海:“高姐”培训迎春运

    2025年春运将于1月14日正式启动,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700万人次

  • 海关总署发布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目录解读问答

    中新网12月31日电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12月30日,海关总署发布检

  • 国网宿迁供电:AI 供服系统为运维增效

    12月10日,国网宿迁供电公司运营管控人员监测到沭阳县10kV悦街111线

  • 内乡县赤眉镇召开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工作推进会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村庄清洁行动成果,持续推进我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

  • 从新质生产力看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共识,更是行动。生产力是人

  • 报告:京津冀加快一体化布局新质生产力将促进三地产业结构优化

    北京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0日共同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层层梯田引“流量” 山脚古村如何“变现”?

    中新网丽水12月8日电(邵燕飞)今年2月6日,对浙江云和梅源村村民来说

  • 民生
    • (新春走基层)铁轨下4米的“供水侠”:方寸之地显身手

    • 西平县开展“三源”共治“三调”对接调解案件办理和卷宗文书制作质量评查

    • 安徽黄山:呈坎古村闹鱼灯

    • 浙江省智慧高速数据运营联合会成立 打破数据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