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们,警惕“冰箱杀手”记住这7条建议
时间:2025-05-26 15:33:48来源:央广网
近日,一位怀孕37周的准妈妈因食用冷藏食品感染李斯特菌导致流产,引发关注。何为李斯特菌?其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有哪些?孕妇应该如何降低感染风险?央广网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张康。

张康表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李斯特菌,俗称“冰箱杀手”,是一种革兰阳性杆菌,存在于土壤、加工食品、生蔬菜和污水中,可以引起严重食源性疾病。

“李斯特菌是一种典型的耐冷致病菌,能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为高危人群。”张康告诉记者,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多为轻度或无症状,但严重的话可导致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流产、死产、早产和新生儿全身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

传播途径看,李斯特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孕妇可因食用污染的食物(如污染李斯特菌的肉类、乳酪、奶制品、瓜果,未煮熟的海鲜,冰箱放置的未经加热的熟食等)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方面,李斯特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也有人表现为流感症状、寒战、肌肉痛、关节痛等,少数患者伴消化道症状,但多数症状为非特异性,30%感染李斯特菌的孕妇甚至无明显症状;而若发生在妊娠晚期,可伴有胎动减少或消失;腹痛、见红等先兆临产征兆。

孕妇究竟应该如何降低感染风险?张康给出了7条建议

1.禁食生肉,如牛肉、家禽和鱼类,必须完全煮熟后食用;

2.蔬菜完全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3.未加工的食物和熟食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4.饮用经巴氏消毒后的牛奶;

5.接触生的食物后,立即洗手,并及时处理刀具和砧板等厨房用品,清洗干净;

6.避免食用生冷、不洁以及未煮熟的食物;

7.避免食用冰箱冷藏时间较久的食物。

“养成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避免李斯特菌感染,对于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尤为重要。一旦孕妇出现发热、类似感冒症状或胃肠道不适等,应尽快就诊,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张康提醒道。

标签:

生活指南
  • 中国品牌日|新洋丰提交沃野答卷

     2025年5月10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品牌不仅代表着产品的质量

  • 售后cp是什么梗?售后cp是谁?

    售后 CP 是指在 2025 年春晚舞台上同框的赵雅芝和叶童。在 199

  • 杭州老旧仓库“爆改”艺术打卡地 沉睡资产迸发新活力

    五一假期期间,在杭州萧山的浙农东巢艺术公园,有许多举着相机、穿

  • 国家邮政局公布2025年一季度邮政行业运行情况

    据国家邮政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邮政局公布2025年一季度邮政行业

  • 首届世界自由贸易论坛将于今年10月在海口举办

    打造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作为国家战略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研讨会13日

  • 中国视听新作品推介会在莫斯科举行

    中国视听新作品推介会9日在俄罗斯举行,多部中国优秀影视作品亮相其

  • 直播间走出的不只是“网红”

    直播带货是当下发展最为蓬勃的新兴行业之一,不仅有效提升了消费市

  • 安徽发布体重管理AI大模型

    ‘千人千策’个性化干预、‘营养-运动-行为’

  • 380家单位带来万余岗位 2025年安徽省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启

    3月22日,人才兴皖‘就’在江淮2025年安徽省医药类毕业生

  • 3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733元 下调28个基点

    中新网3月10日电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

  • 北京城市副中心吸引绿色金融机构聚集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将积极吸引更多绿色金融专业

  • 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刷不停”?

    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刷不停?(环球热点)休息时间,30岁的美国

  • 春季是消化道疾病高发期 出现症状这样处理

    中新网2月17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

  • 新春出海!中国-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在阿斯塔纳成功举办

    2月11日,中国-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在阿斯塔纳成功举办。中

  • 科技股走强 港股恒指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

    中新社香港2月10日电 (记者 魏华都)10日,港股在科技股带动下反复

  • 多伦多大学善本图书馆举办加拿大华人档案特藏展览

    一些展品来自曾是加拿大首位亚裔参议员的利德蕙的家庭。多伦多大学

  • 民生
    • 逾160家上合组织国家企业以数字“牵线”觅新机

    • 什么是大宗交易?大宗交易对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

    • 甘肃瓜州银发族的“花样年华”

    • 广东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在穗举行 探索“破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