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消费品市场红利加快释放
时间:2025-05-14 15:46:15来源: 经济日报
日前,国内首个聚焦消费品进口价格变化的专业指数——《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正式发布。数据显示,3月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呈现环比、同比双增长态势,当月环比价格指数为107.2,上涨7.2%,同比价格指数为105.2,上涨5.2%。

“总体看,一季度,我国消费品进口延续了此前的增长态势。”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二级研究员白明表示,进口消费品作为驱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正快速融入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到电子产品、汽车、奢侈品,进口消费品种类已覆盖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扩大消费品进口意义重大

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推动进口发展对于我国消费升级、嵌入全球产业链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

“在进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消费品进口占据着独特且关键的地位。进口消费品增长是国内市场潜力释放的重要体现,也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荆然说。

扩大进口不仅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国消费品进口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迄今为止,我国连续举办了7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由贸易协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43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进口规模达18.39万亿元,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去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平稳增长,许多民生消费品进口需求较为旺盛,特别是受元旦、春节等节庆消费带动,去年12月份我国进口消费品总额达1678.2亿元,创下近21个月新高。”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

“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波动与上述变化呈现出正相关性。”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编制方、大连瀚闻资讯负责人童友俊分析认为,消费品进口一方面增加了国内供给,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育国内消费者的新需求,激发新的消费潜力,最终实现以需求引领创新、以创新引领供给的良性循环。

对外经贸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对外经贸统计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贾怀勤表示,消费品进口有助于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加快消费品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政策衔接国际贸易规则,逐步消除国内外市场的制度性障碍,促进畅通连接。未来,通过进一步扩大消费品进口,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跨境电商进口成增长引擎

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未将进口消费品作为独立监测维度,导致其价格变动淹没在整体数据之中,无法单独反映这一市场变量的动态特征。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进口消费品价格波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编制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十分必要。

“事实上,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作为衡量一国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的关键工具,被国际组织、欧美等国家广泛用于对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的跟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经济统计系主任吴开尧说,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基于海关CIF(成本+保险费+运费)总价及数量编制完成,通过覆盖七大类、1831个HS编码细分商品的科学架构,构建起“吃穿住用行娱”六大消费领域的全景视角,填补了我国进口消费市场价格监测的空白,为政策制定、高校科研、市场消费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首期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看,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与季节性消费驱动,“穿用娱”价格上涨,“吃住行”价格有所下调。其中,纺织制品、服装产品、鞋帽配饰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7.8%,肉禽蛋奶、果蔬粮油、烟酒饮料等环比价格下降2.2%。

对此,童友俊表示,纺织制品等价格波动突出,主要受国际棉价大幅上涨影响,生产成本显著推高。随着天气转暖市场供应增加,部分鲜活食品和蔬菜瓜果大量上市,价格有所回落。在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力实施、进口替代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电器、家具等进口产品价格跌幅较大,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品牌市场份额的加大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加速重构,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成为驱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8%,占整个进出口的比重提升到6%,更多优质产品更加便捷地直达海内外消费者。其中,跨境电商进口增速持续高于整个进口增速。

更多的政策利好还在释放中。4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海南全岛和秦皇岛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专家表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海南自由贸易港已实施“零关税”“加工增值30%免进口关税”等政策,此次叠加跨境电商综试区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市场的枢纽地位,特别是通过“保税+跨境电商”模式创新,为进口商品供应链优化提供了绝佳试验田。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海南有望成为全球跨境电商进口的核心枢纽和新高地。

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

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口额达4.17万亿元,同比有所下降,但消费品进口保持平稳。专家分析认为,在进口缓慢恢复的同时,进口消费品的结构性变革正在加快——

品类需求分化加剧,民生必需品与高端消费形成进口消费品市场的“双轮驱动”。据不完全统计,肉类、水果等基础品类的进口增速近年来稳定在8%左右,而医疗美容设备、艺术品等高端品类的进口消费复合增长率突破25%。以母婴市场为例,来自欧洲的有机奶粉及日本低敏辅食产品进口占据高端市场40%以上的份额。据三亚国际免税城数据,单价超5000元的美容仪复购率持续两位数增长。

数字技术重塑贸易生态,新消费场景不断出现,贸易效率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京东国际、淘宝等平台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起多品类覆盖和精准运营推送的消费品进口新生态,引导消费者从“稀缺性消费”转向“品质生活投资”,同时通过“保税仓储”“前置仓”等方式,让消费品进口更加高效便捷,带来了消费体验的大幅提升。

区域供应链深度重构,进口替代效应加速显性化,制度创新释放新红利。今年以来,我国从美国市场进口份额虽有所减少,但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成为进口市场的新增长极。目前,我国关税总水平已从2010年的9.8%下降至2024年的7.3%,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随着RCEP落地实施,推动了东盟等特色商品进口关税再次下降。此外,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清单已扩至1476项,准入审批时限压缩60%。一系列制度创新改革,带来更低的进口成本,让中国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进口消费品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变,既是国际经贸格局调整的内在要求,也是消费需求迭代升级的必然选择。“今年的进口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市场容量大、梯次多,蕴藏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坚持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吕大良预测,到2030年,仅自发展中国家累计进口就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中国大市场将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大机遇、更多选择。

标签:

生活指南
  • 中国品牌日|新洋丰提交沃野答卷

     2025年5月10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品牌不仅代表着产品的质量

  • 售后cp是什么梗?售后cp是谁?

    售后 CP 是指在 2025 年春晚舞台上同框的赵雅芝和叶童。在 199

  • 杭州老旧仓库“爆改”艺术打卡地 沉睡资产迸发新活力

    五一假期期间,在杭州萧山的浙农东巢艺术公园,有许多举着相机、穿

  • 国家邮政局公布2025年一季度邮政行业运行情况

    据国家邮政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邮政局公布2025年一季度邮政行业

  • 首届世界自由贸易论坛将于今年10月在海口举办

    打造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作为国家战略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研讨会13日

  • 中国视听新作品推介会在莫斯科举行

    中国视听新作品推介会9日在俄罗斯举行,多部中国优秀影视作品亮相其

  • 直播间走出的不只是“网红”

    直播带货是当下发展最为蓬勃的新兴行业之一,不仅有效提升了消费市

  • 安徽发布体重管理AI大模型

    ‘千人千策’个性化干预、‘营养-运动-行为’

  • 380家单位带来万余岗位 2025年安徽省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启

    3月22日,人才兴皖‘就’在江淮2025年安徽省医药类毕业生

  • 3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733元 下调28个基点

    中新网3月10日电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

  • 北京城市副中心吸引绿色金融机构聚集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将积极吸引更多绿色金融专业

  • 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刷不停”?

    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刷不停?(环球热点)休息时间,30岁的美国

  • 春季是消化道疾病高发期 出现症状这样处理

    中新网2月17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

  • 新春出海!中国-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在阿斯塔纳成功举办

    2月11日,中国-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在阿斯塔纳成功举办。中

  • 科技股走强 港股恒指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

    中新社香港2月10日电 (记者 魏华都)10日,港股在科技股带动下反复

  • 多伦多大学善本图书馆举办加拿大华人档案特藏展览

    一些展品来自曾是加拿大首位亚裔参议员的利德蕙的家庭。多伦多大学

  • 民生
    • 什么是大宗交易?大宗交易对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

    • 甘肃瓜州银发族的“花样年华”

    • 广东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在穗举行 探索“破圈”之道

    • 浙江武义深耕“茶+”经济 山间翠色促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