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越“懂”你,隐私越透明?
时间:2025-04-12 12:27:27来源:科技日报
只需向手机发出“帮我点一杯咖啡”的指令,手机便能根据时间、定位、行为习惯等信息识别出用户的品牌和口味偏好,再主动打开常用的外卖App,完成点单、填写配送地址、付款等操作,全程无需人为操作。这样的便利生活场景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近期,许多手机厂商推出自研或接入第三方大模型的手机智能体,如超级小爱、蓝心智能、Bixby等。这些智能体在大模型和人工智能(AI)技术支撑下,可以化身用户“贴身助理”,自主完成点咖啡、群发微信红包等操作。

“享受手机智能体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这种便利是通过让渡个人隐私数据换来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主任、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副教授刘慧勇告诉记者,当AI开始“接管”手机,“用隐私换便利”这一老问题便在新技术应用场景中再次出现。如何保护用户隐私,是手机智能体健康发展无法回避的议题。

无障碍功能暗藏风险

记者通过查阅多个手机智能体发布会发布的信息发现,此类智能体多以AI技术为核心,整合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多模态感知能力,具备信息查询、AI写作、草图变图片、视频锁屏等功能,实现了从基础问答到主动服务的跨越,手机俨然成了用户的“贴身助理”。其中,少部分手机厂商通过内置本地化端侧大模型,进一步提升了人机交互的自然流畅度。

“手机智能体的使用是建立在大量数据收集和使用基础上的。为实现AI读屏以及模拟点击等功能,用户往往需要开启无障碍功能。”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李瑞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解释道,无障碍功能是安卓系统为残障人士打造的一项专属功能,包括读屏、放大屏幕、自动点击、增强音频、更改字幕等便捷操作,旨在让残障人士和普通人一样使用智能手机。手机智能体要实现“接管”手机,需要用户授权开启无障碍服务权限,再借助AI读屏功能,访问手机全部应用,并像人一样获取、理解、分析屏幕界面元素,包括银行卡信息、特殊密码键盘和聊天记录。最终,模拟人的手指在手机上完成线上购物、转账、下载软件等操作。

刘慧勇进一步说,用户一旦开启无障碍功能,相当于给手机安装了一张万能门禁卡。用户在使用语音助手、智能推荐等功能时,手机智能体可无限制地获取地理位置、应用使用频率、微信消息等隐私数据。部分手机智能体还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开启无障碍权限,“默默”收集用户隐私数据。

“手机中的通讯录、短信记录、通话记录等信息都属于敏感信息。操作系统通常对其设权限保护机制,手机应用需经用户显示授权后才能获取。”刘慧勇说,然而,当用户借助手机智能体完成语音发微信、一键发红包等操作时,情况有所不同。此类操作需要跨应用进行捆绑授权,在此过程中,操作系统会开放短信或微信权限,以确保相关功能顺利实现。

多方发力守护个人数据安全

“技术的便利性与隐私风险,是一对天然的矛盾。而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出台常常滞后于技术应用。”刘慧勇认为,当前,手机智能体所收集、使用的数据流转于手机终端厂商、智能体开发者、云服务商等多个主体间,其所有权、使用权和控制权归属难以界定。一旦发生数据泄露,由于追责链条长,难以有效溯源。

刘慧勇举例,部分安全性不高的手机智能体,可能借助无障碍功能,在微信群中自动发送红包并诱导他人点击,将资金转入不法分子账户,造成用户财产损失;抑或是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出售给第三方公司,造成算法歧视等。“由于技术规范和防护机制的缺乏,用户即便遭受损失,也很难通过有效途径挽回。”刘慧勇说。

对此,刘慧勇建议,手机厂商与操作系统平台应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改善用户数据处置流程,构建更加智能化的内部防御系统,防止智能体技术在演进过程中出现隐蔽的数据滥用问题。

此外,李瑞远建议,手机厂商应尽量提供支持端侧AI的手机智能体应用。云侧AI虽然能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但用户数据需频繁上传云端,隐私暴露风险较大。而端侧AI支持数据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进行计算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传输,是一种“更私密”的技术解决方案。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任龙龙说,技术的落地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包括2025年1月1日生效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都对数据、个人信息、生成式AI等新兴技术的使用进行了规定。然而,手机智能体作为新兴技术应用,目前仍存在一些法律模糊地带。

任龙龙建议,职能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构建更精细的法律规则体系,细化数据分类,清晰界定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避免出现恶意授权导致的隐私泄露事件。

“在相关技术和法规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用户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任龙龙说,在使用手机智能体时,消费者应谨慎开启无障碍功能,关闭智能体免密支付授权功能,定期查看手机隐私报告,及时发现并处理智能体的异常行为。

标签:

生活指南
  • 直播间走出的不只是“网红”

    直播带货是当下发展最为蓬勃的新兴行业之一,不仅有效提升了消费市

  • 安徽发布体重管理AI大模型

    ‘千人千策’个性化干预、‘营养-运动-行为’

  • 380家单位带来万余岗位 2025年安徽省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启

    3月22日,人才兴皖‘就’在江淮2025年安徽省医药类毕业生

  • 3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733元 下调28个基点

    中新网3月10日电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

  • 北京城市副中心吸引绿色金融机构聚集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将积极吸引更多绿色金融专业

  • 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刷不停”?

    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刷不停?(环球热点)休息时间,30岁的美国

  • 春季是消化道疾病高发期 出现症状这样处理

    中新网2月17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

  • 新春出海!中国-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在阿斯塔纳成功举办

    2月11日,中国-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经贸洽谈会在阿斯塔纳成功举办。中

  • 科技股走强 港股恒指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

    中新社香港2月10日电 (记者 魏华都)10日,港股在科技股带动下反复

  • 多伦多大学善本图书馆举办加拿大华人档案特藏展览

    一些展品来自曾是加拿大首位亚裔参议员的利德蕙的家庭。多伦多大学

  • 国家卫健委:全国范围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情况已下降

    中新网1月26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

  • 辽宁出现近60年一月最强降雪过程

    中新社沈阳1月28日电 (记者 王景巍)1月28日是农历除夕。据辽宁省

  • 驻马店开发区关王庙卫生院组织召开“强化工作纪律 加强值班值守”部署会议

    为进一步强化卫生院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值班值守工作,1月24日,驻马店

  • 上海:“高姐”培训迎春运

    2025年春运将于1月14日正式启动,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700万人次

  • 海关总署发布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目录解读问答

    中新网12月31日电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12月30日,海关总署发布检

  • 国网宿迁供电:AI 供服系统为运维增效

    12月10日,国网宿迁供电公司运营管控人员监测到沭阳县10kV悦街111线

  • 民生
    • 浙江武义深耕“茶+”经济 山间翠色促农增收

    • “代谢组学之父”在复旦大学阐述表型组医学

    • 浙江男篮迎季后赛“生死战” 本土众将需挑起大梁

    • 南北方多地最高气温将冲击3月纪录 下周寒潮携“换季式”降温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