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交出2022年净亏损275.8亿元的“成绩单”后,中国华融2023年中期或将再迎亏损。
8月17日晚间,中国华融(02799.HK)发布业绩预告。公告指出,经初步测算,中国华融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预计约为46亿元至50亿元(人民币,下同),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188.66亿元,减亏约73%至76%。
(资料图)
对于经营业绩同比实现大幅减亏的原因,中国华融表示有三方面原因:
界面新闻关注到,“减亏”再次成中国华融业绩的关键词。在2023年3月业绩会上,中国华融董事长、执行董事刘正均谈及2022年业绩时表示,“从控亏到减亏,经营向好趋势已经形成。2022年下半年加力提速,全年控亏276亿元,下半年较上半年减亏101亿元。”
在业绩预告发布当晚,中国华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就近期媒体关注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对于上半年的工作成效,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用“好、进、新、稳”来评价:一是“好”的趋势在扩大,风险敞口压降和现金清收明显好于同期,现金清收比例提高近10个百分点。二是“进”的速度在加快,主业投放大幅增长。三是“新”的动能在积蓄,业务题材不断丰富,在危机房企救助、违约债券收购、国企改革、破产重整、实体企业纾困、市场化兼并重组等领域均有新突破。四是“稳”的基础在夯实,长期融资占比进一步提升,负债结构优化、成本进一步压降。
“今年以来,中国华融深耕不良资产主业,业务结构持续改善,实现提质增效。”谈及主业转型情况,上述发言人表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与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行业正在从资产“不良”至行业“不良”转变,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小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企业成为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也披露了近期参与化解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情况。
在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方面,2023年上半年,中国华融共收购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债权234亿元,支持并推动六省市地方中小银行处置试点。
其中,中国华融山东分公司率先落地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试点项目,上半年收购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包债权15亿元,累计收购债权101亿元;中国华融福建分公司按照“逢包必调、适包必竞”的原则,分区域、分资产类型深入尽调定价,上半年已收购当地中小银行5个资产包,债权金额12.15亿元,市场份额排名福建区域前列;广西分公司成功实施全国首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结构化不良资产包项目,在监管规定框架内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最终以“结构化收购+反委托清收”交易模式,成功实施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和玉林市等地的5个资产包项目,收购不良资产债权合计78.43亿元,有效推进了地方农信社改制化险进程。
在化解房地产风险方面,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介绍,华融融德牵头成功实施共益债投资的华晨地产“保交楼”项目,共计解决2044套房产交付问题,剩余8000余套在计划执行中。中国华融湖北分公司为武汉当地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纾困,打出“债务重组+管理重组+产权重组”组合拳,带动过百亿元项目复工复产、保障过千套商品房按期交付,维护了近千名投资者的权益,支持当地解决民生问题。华融实业作为华融旗下承担涉房不良资产盘活任务的地产专业平台,组建专业团队积极开展涉房实质性重组等业务,目前已通过咨询、代管、代建等不同方式,介入涉房项目超百个。
标签: